《成功的记忆和遗忘》ch1 遗忘是如何帮助我们记忆的
传统的记忆观念认为记忆会随着时间而消退,所以遗忘是坏事,学习是为了记住更多东西。但实际上,记忆并不是简单的遗忘和记忆的对立关系,这两者实际上是相互作用的,如《Successful Memory and Forgetting》第一章的开篇所说:
人们通常认为学习就是在记忆中积累知识和技能,而遗忘则是失去已经积累的东西。从这个角度看,学习是好事而遗忘是坏事。但实际上,学习和遗忘之间的关系要复杂得多,在某些重要方面甚至是相反的:导致遗忘的条件往往能促进进一步的学习,而学习或回忆某些事情也会导致遗忘其他事情。
要理解遗忘是如何帮助人们记忆,可以从记忆的特点说起,记忆从从存储容量来看,接近无限,但是从提取能力来看,记忆是有限的。比如,一个人他可能用过很多的电话号码,那些旧的,长期不使用的电话号码依旧会保存在记忆中,但是却无法回忆起来。
记忆的这种特点具有适应性。如果记住所有使用过的电话号码,那么就无法高效的提取我们当前需要的号码,同时,我们最近使用过的电话号码往往也是对我们而言最有用的,所以遗忘能够保持记忆的时效性,是一种相对优的解法。
那么,人们为什么会对一些存储在大脑中的事情难以回忆?
从「人」角度看,主要有两个。一方面,人们在不断的接触学习新的事情,新的知识和大脑中原有的知识会相互竞争。例如,你对某类知识提取的越多,相互竞争的知识就更难访问(提取诱导遗忘)。另外一方面,每个人的生活情境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大脑中存储的一些记忆的提取线索也随之消失,这些记忆就变得难以访问。
从「某件事的可记忆性」角度看,对于某件事情的可记忆性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考虑:存储强度和提取强度(或检索强度)
- 提取强度(RS) - 在当前情况下,某件事情回忆的容易程度。
- 存储强度(SS) - 记忆的相关表征在大脑中根深蒂固的程度以及与其他相关记忆的关联度,记忆存储强度越强,在未来越容易被提取。
比如,你出去旅游,入住某酒店,在出行的这几天,你很容易记住房间号码(提取强度高),但是旅游结束后,你很快就忘记了,因为存储强度低,你无法长期的记住。
所以,高存储强度可以延缓提取的损失,并且再学习的时候更容易提高提取强度。比如,小时候的家庭电话号码虽然多年没用,已经变得难以提取,但是只要重新学习,就很容易记住。
那么,我们如何提高存储强度呢?最重要的结论来了
当我们学习某个知识的时候,该知识当前的提取强度越低,我们的存储强度提高的就越快。
比如,我们在读完书之后,隔天再写笔记,这时候提取强度肯定没有马上写笔记的时候高,但是却能大幅提高存储强度。
所以,如果你学习的时候感觉很轻松,说明当前的提取强度太高,那么可能不利于你的长期记忆。比如通过简单的识别再认来背单词、在书上直接划线做笔记等等。
我们需要在学习的时候刻意地增加难度,阳志平老师将其称之为「必要难度」理论:即存入记忆越容易,提取出来越困难;反之,如果你有些吃力地存入,知识提取会更方便。并总结了几种制造必要难度的方式:时间的必要难度、地点的必要难度、分散学习的必要难度、测试的必要难度。可以将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总结为:延迟测试。
最后,比约克从几个方面来解释该方法的有效性:
- 必要难度能够建立更多的线索,这种多样化的编码方式有利于后期在不同情境下提取记忆。
- 从长期记忆中提取信息本身就是一种技能,需要刻意练习来掌握。因此,这个提取过程越困难(但是最终成功提取),越能增强后期的学习
- 必要难度理论倡导的是「解决问题」而不是「记住问题的解决方案」,通过间隔,可以防止人们简单记住上次答案,迫使学习者重新思考和解决问题